比如歐元上有歐洲中央銀行行長的簽名,日元和韓元都有印章,新臺幣也保留了“中央銀行印”和“中央銀行總裁”印,而西化的港澳地區(qū),則有銀行總裁或行長的簽名筆跡。歐元將取代美元成為世界儲備貨幣,全球使用歐元與歐洲政府的其他優(yōu)先事項不相容,尤其是主權債務減少。
1、人民幣上為什么要有“行長之章”?
代表一種信用。紙幣雖然是使用最廣的貨幣,但是和金銀等貨幣相比,它本身并不具有價值,紙幣只是一種貨幣符號,相當于銀行開具的一種憑證,一份合同。既然是憑證合同,就需要代表信用的印章或者簽字,行長之章宋代我國是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上圖的“一貫背合同”印章,就是南宋紙幣“會子”用的。民國在民國時期,那時的中國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貨幣的設計都有一種中西結合的意味,正面是全中文并帶有銀行首長的印章,背面全英文并帶有銀行總裁及總經理的英文簽名,
國際當今世界所有的紙幣,都需要有印章或者簽名才算生效,雖然都是印刷上去的,但是這個程序不可缺少。比如歐元上有歐洲中央銀行行長的簽名,日元和韓元都有印章,新臺幣也保留了“中央銀行印”和“中央銀行總裁”印,而西化的港澳地區(qū),則有銀行總裁或行長的簽名筆跡,日元上的印章——“總裁之印”韓元上的印章——“韓國銀行總裁”新加坡——政府總理章人民幣是由人民銀行發(fā)行的,行長作為總負責人,由其簽發(fā)。
2、歐元為什么取代不了美元?
歐洲有一個夢想:歐元將取代美元成為世界儲備貨幣,這是一個古老的夢想,但它是基于一種誤解。美元在外匯儲備和國際貿易方面的優(yōu)勢來自美國金融機構的特定財產,大多數歐洲政府不想效仿的制度,全球使用歐元與歐洲政府的其他優(yōu)先事項不相容,尤其是主權債務減少。歐洲對美元的抱怨并不新鮮,這些種子是在登陸后不久種下的,當時盟國在布雷頓森林會議上同意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戰(zhàn)后固定匯率貨幣制度。
這種以美元為基礎的支付系統(tǒng)為歐洲人提供了持有安全的美元計價資產的充分理由,這些資產可用于清償債務或在緊急情況下支付進口款項,這些儲備資產促進了國際貿易,但它們也是美國欠世界其他國家的債務。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這些由美國不斷增長的金融外流提供資金的債務實際上已成為世界銀行,利用其高估的匯率,用出售給外國人的短期“存款”籌集的資金在國外購買長期風險資產,
法國人尤其不滿他們所認為的“過高的特權”,即允許美國人以低價購買歐洲資產。歐洲最終以每盎司35美元的美國官方固定價格將美元兌換成金條,尼克松政府不愿意通過扼殺美國國內開支或出售所有財政部的金條來捍衛(wèi)一個任意的匯率。相反,它在1971年正式打破了美元與黃金的聯系,所謂的特權實際上是一種負擔:外國人積累外匯儲備的代價是美國人從世界其他地方借了越來越多的錢。
到1971年,這些債務已經無法償還,美國政府實際上沒有履行黃金債務,這并沒有結束外國對美國金融資產的需求,這讓歐元體系的建設者很惱火。歐洲委員會于1990年發(fā)表的“一個市場,一個貨幣”報告抱怨說,“由于美元的特殊國際意義,關于調整負擔的永久性不對稱一直存在”他們希望他們的新單一貨幣最終能夠成為一個更穩(wěn)定的貨幣體系的決定性基石,
多極化貨幣制度。”該報告的作者未能理解美元的“國際意義”要求美國人通過增加債務來滿足外國對以美元計價的固定收益的需求,這在2000年代得到了最清楚的證明。許多新興市場因20世紀90年代末的危機而受到創(chuàng)傷,并決心避免重蹈覆轍,與此同時,由于價格飆升,石油出口國正在享受意外收獲,并希望為最終的逆轉做準備。
綜合效應是對硬通貨安全資產的需求大幅增加,雖然美國聯邦政府一直存在預算赤字,但公共債務的增長實在太小,無法滿足外國儲蓄者的需求。因此,需要金融創(chuàng)新,尤其是“自有品牌”抵押債券及其衍生品,以彌合供需之間的差距,對于抵押貸款借款人和許多最終投資者來說,這都是一場災難,但這是解決外國人看似無法滿足的美國債券需求與美國相對限制性財政政策的唯一方式。